近年来,日照市立足“打基础、利长远,抓创新、求突破”的工作总基调,以“单项工作争第一、全面工作创一流”为目标,集中力量推进商事制度改革,改革政策红利不断释放,市场主体快速发展。截止2017年底,全市实有市场主体21.46万户,同比增长14.52%;企业达到6.07万户,同比增长22.15%,增幅居全省第4位。
一、登记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
一是率先施行“多证合一”改革。在“六证合一”基础上,整合全市19个部门的51项行政权力事项,推行“五十一证合一”改革,实行“一次采集、一窗受理、一网运行、一次办结”,以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,办理时间压缩了95%。
二是深入推行名称登记制度改革。全面放开名称数据库,实现了企业自主查询,在日照市工商局网站设置“企业名称自主查询”链接,企业可查询到冠省级、冠市级行政区划的相同和近似企业名称,实现了企业足不出户进行名称自主查询,减少了企业办事的奔波往来,为高效、便捷登记服务奠定了基础工作。全面启动企业简易注销改革,及时更新企业简易注销的相关申请文书,引导符合条件企业通过简易注销快速退出。
三是探索实施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。按照省工商局的统一部署,在全市推行市场主体登记全程电子化,通过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办理所有区域和企业、个体工商户、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市场主体类型的各类登记业务,实现了互联网条件下的市场主体申请、身份认证、电子签名、网上审核、网上发照、网上公示。
二、便利化改革实现新突破
一是容缺审批服务“一次办好”。在全市率先开展容缺审批,容缺率达到50%,即时受理比例达到96%。将冠市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列入“零跑腿”清单,将10个项目纳入“最多跑一次”清单,对材料齐全的当场办结。修订市场主体住所(经营场所)登记管理办法,变申报制为承诺制,减轻了创业者的负担。
二是窗口建设更上新台阶。出台加强窗口建设的20条意见,完善了组织保障、队伍建设、流程再造、效能提升、督导考核5项机制,将登记窗口列为行风评议对象,直接接受社会各界评议,着力打造“群众最满意窗口”。我市工商局窗口人员着装、服务态度、服务效率等收到省工商局充分肯定。
三是助企融资工作走在全省前列。针对外贸融资风险带来的实际问题,在助企融资上下功夫、做文章,充分发挥“三押”职能,创新登记办法,将光伏组件等列为抵押登记范围。联合人民银行组织召开了全市助企融资工作会议,与5家金融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,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。2017年共助企融资447.51亿元,同比增长27.3%,融资额位列全省第三。
三、市场监管开创新局面
一是信息归集共享制度不断健全。完善了“双公示”“双告知”制度,全市各部门共认领市场主体登记信息19.9万条,归集30个部门的信息数据424万条,通过“全国一张网”公示市场主体信息3312万条。在国家发改委委托的第三方评估认定中,我市信息公示率、有效率实现了“两个100%”。
二是信用监管成效明显。严格落实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,对违法失信当事人依法实施限制。组织开展了市级“守合同重信用”企业公示活动,会同税务、质监、人民银行等15个部门出台52条措施,对“守合同重信用”企业实施联合激励。建立诚信“红黑榜”发布制度,增强信用惩戒的震慑力,全市“守信者一路绿灯、失信者寸步难行”的信用环境初步形成。
三是重点领域监管顺利推进。对供电、石化、交通等领域20家企业进行约谈并开展调查,组织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维权和联合打假行动,开展了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。严厉查处合同违法行为,大力推广商品房、汽车、旅游合同示范文本。组织开展了“红盾护农”专项行动。强化重要物资的质量监管,去年全市共抽检成品油541批次、农资881批次、煤炭60批次、车用液化气11批次,查处不合格商品经营案件258件。